21世纪初影响世界的
9件“小事”
FT中文网专题报道
毫无疑问,媒体是受技术冲击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当20年前,门户网站、BBS刚刚走进我们生活的时候,我有预感,未来它将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我没有想到的是,在今天,一部手机、一部电脑已经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个星球上几乎全部的信息,而且这一切居然发生得这么快:“网民”这个词汇几乎刚刚诞生,就走入了历史——因为如今,不上网的人,可能才是异数。
从在报纸上读新闻,到在网上看新闻,或许是一个不经意间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但其背后是传媒生态改变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宏大背景,其所带来的是数字化媒体的兴起、社会热点话题的迅速传播和消退,以及记者编辑工作方式的巨大转变。
与之相似,在21世纪最初的这20年,很多领域都与媒体行业一样,被各种各样的“小趋势”而改变。作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观察者以及促进东西方不同观点交流讨论的平台,英国《金融时报》和FT中文网十多年来持续关注技术创新领域,为290万精英读者提供有关创新企业、新兴商业模式、投资动态、创业领袖等方面的资讯。此次,我们遍访知名经济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知名媒体人、看天下前主编林楚方,硅谷投资人、计算机科学家、科技畅销书作家吴军,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英国《金融时报》中国新闻主编金奇(James Kynge),伦敦大学学院计算统计与机器学习中心主任John Shawe-Taylor等多名专家学者,推出《21世纪初,影响世界的9件“小事”》这一特别专题,旨在为广大读者完整呈现那些被忽视,却推动社会革命性变革的“小趋势”,并试图用这种方式,为技术革新层出不穷的21世纪初,写下属于FT的注解。
——FT中文网出版人张延
当早期人类为了果腹,用摔碎的锋利石头划开动物皮毛的那一刻,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从此有了本质的不同……
当中华民族的先人历经了长期的耕耘,才发现在水稻快成熟时把水放掉,稻穗上会长出几十颗稻谷时,人类驯化农作物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当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了更精准地找到祈祷的方向,而发明了象限仪和旱罗盘,他们不会想到,郑和、哥伦布、麦哲伦,其实是站在他们的肩上……
当德国商人布兰德为了提取黄金,在尿液中意外提取出了白磷,他不但摇身一变成为第一个“化学家”,更为火柴、烟花和化肥的发明,铺平了道路……
今天的我们想到科技,总会充斥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等新概念、新提法,但其实,石器、多产水稻、罗盘和白磷,在面世之初就是各自时代最尖端的科技应用,人类的历史进步,也就是从这一件件“点滴小事”,锤炼而成。
正如美国西北大学罗伯特戈登教授曾经指出的那样,很多目前司空见惯的事物原来如此具有革命性。当我们身处创新技术集中爆发的工业4.0时代,回眸本世纪最初的20年,我们不禁发现,那些我们曾经忽视的“小趋势”,如今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和交往的方式,而且它们的力量,还将在21世纪继续蔓延!
1. 给手机装上摄像头 (2000年)
2000年,夏普首次给手机装上摄像头,但销量惨淡,毕竟那时,手机都是贴在耳朵上的。十几年后,它颠覆了手机的模样,催生了短视频、美颜、直播等现象级商业模式,也孵化了“自拍成瘾”症候群。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
“绝大部分创新都发生在极细微处和极宏大处,而发生在极细微处的概率又高于发生在极宏大处的概率,细察、细思、紧跟,方能和这些小趋势一起改变世界。”
2. 德州石油墓地 (2001年)
七十年前,美国人乔治·米歇尔买下这块没出过一滴石油的荒地,他认为,技术的进步终将激活地表几千米以下的页岩气。2001年,水力压裂技术实现业岩气规模化开采,引爆了人类能源新革命。
《看天下》前主编林楚方:
“如果你有兴趣,回到今天那些大事或大势的起点,你会发现多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涟漪,而创造小事的不都是牛顿、爱因斯坦,往往是很普通的人,只是单纯地想解决一个小问题,灵机一动就开启了历史进程。21世纪的前20年尤其如此,普通人更有机会创造历史,而不只是参与历史,更有机会当主角,而不仅仅做看客。”
3. 担保交易 (2003年)
那年,大学生焦振中在淘宝看中一款相机,卖家在日本。当时陌生人交易只敢当面进行。但他发现用“担保交易”,自己收到货,卖家才能收钱。他决定赌一把,从此开启电商爆发,重塑了中国的信任机制。“担保交易”后更名为“支付宝”。
4. GPS民用 (2005年)
2005年卫星实现全覆盖后,GPS开始大规模民用。GPS的发明者海蒂·拉玛还是位知名演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公认为欧洲性感女神。她的发明在今爆发巨大产业链价值,甚至将改变人类文明的轨迹。比如进入自动驾驶时代,人类开车上路可能将被视为违法。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
“科技创新有自己的规律,本质上并不存在横空出世的“大事件”。未来,科技趋势的线索将会隐藏在更复杂多元化的真实世界中。那些真正改变世界的机会,需要我们带着“活在未来”的视角,在时代潮流之下的暗趋势里发现。”
5. 三张气垫床 (2007年)
那年旧金山举办国际设计大会,两个穷学生靠租三张气垫床赚到1000美元,Airbnb由此诞生。如今,共享经济已席卷全球,“只求使用,不求拥有”,正成为人们新的生活观。
6. 中本聪论文 (2006年)
从比特币到Libra,人类的财富观不再只锚定物质,还锚定人的观念。2018年,区块链在医疗、司法、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加速落地,未来,区块链可能将像移动支付那样成为我们的生活日常。
伦敦大学学院计算统计与机器学习中心主任John Shawe-Taylor:
“所有的技术创新最初的目的都是解决实际问题,而后人们便想扩展技术的应用领域,这时就需要很大的想象力,人类还能如何与技术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将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
7. 人脸识别 (2010年)
2010年,人脸识别开始普及,人们出门连手机都不用带了。过门禁、酒店入住、买买买……刷脸就行。互联网曾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与物直接相连后,我们将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
8. 二维码 (2011年)
那年日本人腾弘原发明了二维码,但感觉技术含量不高没申请专利。2011年被一个中国人申请了,从此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创新的价值,不光看技术含量,还看它能多深远地嵌入人类社会。
硅谷投资人,计算机科学家,科技畅销书作家吴军:
“手机从通讯工具变为记录工具,担保交易让中国的电商成为可能,AirBnb开创了人类对价格昂贵产品的共享……科技发展不断加速、日新月异,在文明进程中起着独一无二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人类历史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一个个“小创新”构建起来的科技史!”
9. 人造肉 (2019年)
2019年,BeyondMeat(人造肉)推出一款人造素食香肠,味道和真香肠几无差别,但脂肪含量要低43%,还更便宜。作为投资人之一,比尔·盖茨认为,随着人口不断攀升,人类上亿年饮食习惯可能从此改写。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新闻主编金奇(James Kynge)
“很多中国的科技公司已经在全球布局,来自中国的创新可以帮助到全球各地的消费者。在21世纪,在技术领域中国将是一个引领者,将会有更多源自中国的“小事”影响并震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