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的奥秘
课前准备
2011年,中国将首次参与新一轮世界银行组织的国际比较项目(ICP),使得我国GDP可以通过购买力平价来换算,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规模和结构等方面的比较。
我们曾在“
解密汇率
”这节课中提到过“购买力平价”这个概念,你还记得吗?
使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和现在比,会有什么变化?
它和人民币的升值有直接关系吗?
小热身
你知道下列哪个英文缩写代表的是购买力平价吗?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即购买力平价。
CPI是消费价格指数
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
RPI是零售价格指数。
CPI
PPI
RPI
PPP
购买力平价(PPP)
在短期中,市场汇率会对货币政策、政治事件和预期变化做出反应,表现得很不稳定。但长期中,汇率基本上还是由各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来决定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
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汇率将倾向于使在国内购买贸易品的成本等于在国外购买这些商品的成本。所得数值单位不再是美元,而是虚拟的“国际元”。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简单地说,购买力平价是国家间综合价格之比,即两种或多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比率,用来衡量对比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购买力平价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价格指数,与比较某一国家两个时期价格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不同,它是比较某一时期内两个国家的综合价格水平。
巨无霸指数
一个测量购买力平价的简单而幽默的例子就是
巨无霸指数
。
这个指标由于《经济学人》杂志的使用而闻名于世。《经济学人》杂志将麦当劳的在各国的分店中卖的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进行了比较。算法是以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除以另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该商数用来跟实际的汇率比较;要是商数比汇率低,就表示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低估了(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反,要是商数比汇率高,则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高估了。
单选题
以巨无霸汉堡为例,如果在中国一个要卖15元,在美国买一个需要3美元,那么如果只参考这一个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现在的人民币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
按题目所设,人民币兑美元是15:3,即5:1,也就是说5块人民币可以当1美元用。而当前的实际汇率为6.7左右,可见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被高估
被低估
持平
不好说
巨无霸指数
用汉堡包测量购买力平价是有其限制的。
比方说,当地税收、商业竞争力及汉堡包材料的进口税可能无法代表该国的整体经济状况。在许多国家,像在麦当劳这样的国际快餐店进餐要比在当地餐馆贵,而且不同国家对巨无霸的需求也不一样。例如在美国,低收入的家庭可能会一周几次在麦当劳进餐,但在马来西亚,低收入者可能从来就不会去吃巨无霸。
尽管如此,巨无霸指数仍广为经济学家所引述。
单选题
如果转而采用购买力平价来评估各国经济实力,下列哪个国家的GDP水平最有可能缩水?
发展中国家GDP水平更有可能会增加,而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将很可能有所缩水。
美国不在增长或下降的行列里,因为它本来就是使用美元的国家。
日本
印度
美国
俄罗斯
PPP与国家经济规模
无论用哪个标准衡量,美国的经济实力都是世界上最强的。
但哪个国家是第二呢?日本?英国?中国,还是其他国家?
如果用通常的做法(即依照市场汇率将所有的货币转换成美元)来计算,日本是第二大经济强国。然而使用市场汇率时有两个困难。首先,因为市场汇率上下波动剧烈,国家的经济规模可以很容易地在一夜之间变化10%以上。而且,在应用市场汇率时,许多穷国看起来只有非常少的国民产出。
所以当下很多经济学家更推崇“PPP”计算方法。比如在使用市场汇率时,低收入国家(如印度)的产出就很有可能被低估。这种低估是由于他们产出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非常便宜的劳动密集型服务。因而在采用购买力平价计算时,这些国家的GDP相对于高收入国家就会上升,甚至是好几倍。
单选题
购买力平价之所以属于一种“理论汇率”,是因为它可能忽视了:
购买行为后面常伴有重重税费,不附税的价格会造成较大的偏差。而以中国GDP所付出的资源环境等成本,也并不包括在内。假如全球征收碳税,中国的GDP总量必将大幅下降。
垄断红利
税收
环境成本
以上全部
PPP的尴尬
“2007年12月中旬和2008年2月底,世界银行发布了2005年全球国际比较项目初步报告和最终报告,根据中国11个城市调查资料推算,2005年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3.45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汇率8.19的42%。如此一来,中国GDP似乎凭空就增加了将近一半。国内媒体当时也报道过,世行承认中国GDP被高估40%,那是因为此前世行预估的中国购买力平价相当离谱——200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约为1美元等于2.08人民币,相当于当年汇率的26%,中国差点一下子多出四分之三的GDP。”
——《“平价计算GDP”的奥妙》
作者:叶檀
资深财经评论员,FT中文网专栏作家
购买力平价的局限性
第一,从理论基础上看,购买力平价说的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卡塞尔认为两国纸币的交换,决定于纸币的购买力,因为人们是根据纸币的购买力来评价纸币的价值的,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事实上,纸币代表的价值不取决于纸币的购买力,相反,纸币的购买力取决于纸币代表的价值。
第二,它假设所有商品都是贸易商品,忽视了非贸易商品的存在。
第三,它还忽视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
第四,它过分强调了物价对汇率的影响,汇率的变化也可以影响物价。
第五,它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所产生的冲击。
思考题
如果以iPad为唯一参考数据,中国大陆地区的标配版售价为3988元,美国售价为499美元,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7.99人民币,这一数据明显高于当前的实际汇率。如果将近期出台的iPad入境需上缴1000元进口税的条件纳入其中,人民币的购买力还将继续下跌。
由此可以看出,只按汇率计算GDP或只按购买力计算GDP都不能精准的反应出一个国家是否发达强盛。并且将于明年实施的PPP转换系数不会替代原有的汇率计算方法,只是为衡量各国GDP水平提供了多一种的参考数据。
你可以在FT中文网上面阅读更多与购买力平价或GDP相关的文章。
参考资料:
正视亚洲世纪
沃尔夫:中国经济面临六大挑战
超级泡沫在哪里?
中国为何宁愿被低估?
总结
您的得分:
平均分:
8
最高分:
11
本次教程的目的是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购买力平价”这一概念,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您在学习的过程有问题吗?
欢迎进入
FT商学院论坛
,交流学习心得,并对教程提出您的修改意见。
:
继续
-
+
自动滚屏
分享
读者评论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提示
现在退出会丢失进度,确定吗
退出
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