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
国民党政治版图衰退
台湾大选预料将迎来“蓝下绿上”局面。我们带你研读台湾近年关键选战数据,看国民党高墙如何倒下。
本周六(1月16日),台湾将举行总统大选和立法委员选举。从选前民调来看,国民党预料将下野,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可能成为台湾首位女性总统。
“蓝”下“绿”上并不是一场突然发生的变化。地方基层选举往往被视为台湾总统大选的前哨站,从最近两次地方选举,明显可以看出台湾政治版图已发生变化,不同于2008年马英九胜选带领国民党站上高峰。
国民党的关键四年
位于台湾中南部交界的“浊水溪”,长期被视为划分台湾“蓝绿”政治版图的分界,“北蓝南绿”成为观察台湾政治动态的基础判別。但随着时间推移,蓝绿在地理空间的分野却不再明确。
2012年立法委员选举,民进党拿下非执政县市席次,松动“浊水溪”界线。两年后地方首长选举,更进一步凸显国民党政治版图溃散。2014年太阳花运动落幕,年底举行“九合一选举”,全台关键“六都”——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国民党丢掉了五都,台北市则由偏泛绿阵营的无党籍参选者柯文哲拿下。这一年,是马英九第二任总统任期的倒数第二年,选举结果显示蓝绿大翻牌,早已为今年大选写下前言。
倘若拉长时间轴,比较国民党和民进党从1996年至今立委选举及总统选举中的得票率,清楚看到国民党在2008年重拾执政大位后,得票率开始呈现下滑趋势(下图)。
台湾政治大学调查台湾民众的“政党偏好分布”趋势图(下图),也映照出相同趋势。在马英九执政前四年,民众对国民党的偏好来到近20年来的高峰;但从马英九第二任任期开始,台湾人民对国民党的偏好度逐年下滑,投票倾向摇摆的“中立者”增加,2014年民进党偏好度甚至超越国民党。
上面说的都是数字,但是背后说明了什么?2008年,马英九挟着“反贪腐”的高涨民意而胜选上台,但到第二任任期,声望却跌到谷底。不少台湾政治观察家分析,国民党执政期间,过于“倾中”换取经济红利,但上班族薪水不涨、贫富差距扩大,台湾经济最根本困境——产业转型,执政团队却未能有效解决。
再来,台湾民众除了长期忍受蓝绿两党恶斗,国民党近年内部纷争,也让外界清楚看到国民党自身乱了阵脚。2013年,台湾立法院院长、同时也是国民党副主席的王金平陷入“关说争议”,暴露党内派系较劲恶化;2014年,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上面临空前挫败,党主席马英九不得不辞职下台;一直到去年,在大选前六个月,党内还临时撤换原总统候选人洪秀柱,引爆一场“换柱风波”。
就算11月突如其来一场“习马会”,从会后多数民调来看,蔡英文的民调仍胜过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两岸关系”议题的操作,并未像过去一般,能够帮助拉抬国民党选举颓势。
这些事件,累积反应到选票上。国民党在过去执政的关键四年里,一笔一笔地写下“蓝下绿上”的可能性。
“若说多数民众将对民进党投下赞成票,不如说是对国民党投下反对票。”一位接近国民党的台湾政治观察家表示。
若没意外,蔡英文在此次总统大选中将拿下多数选票。同一天的另外一场投票——立委选举,也将有机会观察国民党衰退后的台湾政治版图变化。
2008年台湾立委选举开始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一票选区域立委,另一票则投给政党。新制原先设想是建立台湾两党政治,并不利于“小党”出线。但当国民党失势后,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席次是否能够过半?在选前一个月,第三势力如“时代力量党”、“绿党社会民主党联盟”的声势茁壮,是否也有可能抢进国会席次?本周六,就有机会观察以上关键变化。
至于要问台湾政治版图是否从此大洗牌?长期研究台湾选举数据的台湾大学政治学系退休教授洪永泰观察,这次选举将使传统政治版图的“数据”产生变化,“不过这只是暂时的。还要看选后国民党是否有能力排除造成这次数据改变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