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记忆:梅西 · 人生之球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音频

活着的记忆:梅西 · 人生之球

艺术家雷菲克·安纳多尔以AI科技铭刻梅西传奇瞬间。本期对话将随他深入,探寻《活着的记忆》的诞生,在艺术拍卖场重新定义杰作价值——竞标之外,科技正守护着人类不朽情感与共同记忆的薪火。
00:00

一个少年,曾被告知个子太小,无缘球场,却一跃飞上2.7米的高空,从此仿佛从未坠落。

2009年5月27日,罗马的那个瞬间,被镌刻进欧冠决赛的历史。年仅21岁的莱昂内尔·梅西(Lionel Messi)跃过高大的防守球员与世人的期待,将球顶入曼联球门。他在腾空的那一刻,球鞋挣脱而出,仿佛身体也随之挣脱了所有曾经束缚他的质疑与限制。这一记头球,为巴塞罗那锁定了三冠王的荣耀,也宣告了梅西作为“活着的传奇”的登场。

这则关于突破极限、记忆凌空定格的故事,正是《活着的记忆:梅西 · 人生之球》(Living Memory: Messi – A Goal in Life)的核心所在。作品由先锋媒体艺术家雷菲克·安纳多尔(Refik Anadol)携手里奥·梅西共同创作,由策展人西梅娜·卡米诺斯(Ximena Caminos)倾力策划。今年七月,该作品正以沉浸式展览形式亮相纽约佳士得,并同步展开线上拍卖。拍卖所得将捐助梅西关心的慈善项目,包括迈阿密国际足球俱乐部基金会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之间的全球合作。

2009年欧冠决赛中的莱昂内尔·梅西 © FC Barcelona

在本期“全球领导力对话”中,我采访了这件作品的创作者雷菲克与策展人西梅娜,试图探寻一件拒绝被简单归类的艺术作品的灵魂。它既是慈善项目,也是一场艺术实验,更是将被竞拍的藏品。它的力量,正来自那些它蓄意不予调和的张力:

在“名人合作”的光环之下,什么才算真正的艺术?

它是在“至高赠予”的名义下,追求“最高出价”吗?


I.策展人“不”

当策展人及文化营造者西梅娜·卡米诺斯受邀协助策划,将里奥·梅西最钟爱的进球作为一项慈善拍品时,她优雅地婉拒了。

“这不算艺术。”她说。这不是挑剔的姿态,而是她的坚持。

在这个连灵魂都能被切片售卖的时代,无论是出于讽刺还是挑衅,西梅娜希望这个项目能走得更远。不是姿态,也不是隐喻。她要的是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有艺术价值,有情感重量,有技术深度,有社会共鸣,更重要的是,世界真正需要它。

“我一直致力于把艺术带给人们,这是我的专长,” 她说,“我不想再把世界不需要的东西带进这个世界了。 我们正站在一个临界点上,一个格外脆弱的时刻。”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迈阿密,西梅娜曾将城市街道、海岸线,甚至海底礁石,变为鲜活的艺术现场。她始终相信,艺术不应止于唤起意识,而应真正承担起改变世界的责任。

她希望这件作品也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有些艺术也许不会被写入艺术史,因为它创造了全新的形式。但它是真诚的,”她解释道,“它源自真实,源自一种表达的内在需求。当艺术出于这样的真实与需求而诞生,它拥有自身的力量。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称之为’灵光’(Aura)——艺术的灵光。那一刻,艺术的力量便自成其道。它之所以成为艺术,正是因为它承载了那份真实。当然,它也必然由极高的造诣完成。”

她对最初的策划提案直言不讳:“我告诉他们,我觉得这个想法很美好,但它更像是足球纪念品,而不是艺术。”他们问西梅娜,那怎样才能成为艺术? “我的回答是,必须由一位真正重要、极具才华的艺术家,对这个进球进行重新诠释。”

于是,她找到了雷菲克·安纳多尔。

《活着的记忆:梅西 · 人生之球》(2025)雷菲克·安纳多尔与里奥·梅西合作创作 © Refik Anadol Studio

“我们开启了一段非常有趣的过程,去探索如何将里奥的进球转化为一件杰作,”她回忆道,“一种自成一派的艺术形式。”最终呈现的既非回顾,也非重播,而是一幅内在风景。个人记忆化作集体经验,个体情感以原初的浓度与真诚得以分享。

II. 唤活的记忆

雷菲克·安纳多尔长期与人工智能合作,将无形转化为艺术:将气候系统转译为动态画面,将脑电波化作笔触,将梦境构筑成建筑。但这一次,与以往不同。

“这是我第一次与一位活传奇的记忆共创,”他说,“梅西提供的不只是比赛影像或数据统计,而是他真实的生理数据,他的呼吸、声音、视觉、心跳和感受。”这一次,雷菲克面对的不是档案馆中的资料,而是一段具象、鲜活、亲身携带的记忆——梅西最珍视的那一刻,他飞翔的感觉。

雷菲克的创作始终扎根于他所称的“伦理数据”理念。“我们的创作建立在坚实的伦理基础之上,”他解释说,“而这一次,梅西,这位体育史上的活传奇,将他人生最珍贵的瞬间,以艺术的形式赠予世界。我认为,这本身就极富诗意。这不仅是送给我们的礼物,更是献给整个世界的。”

里奥·梅西与雷菲克·安纳多尔 © Inter Miami CF Foundation

“对我而言,问题在于:怎样才能让它成为艺术?怎样才能超越那段唯美的进球影像?”他说,“我相信我的角色,是将这段记忆、所有的采访、感受与情绪,转化为一件动人的感官雕塑。”

他的工作室基于梅西的多感官数据,开发定制了十六种人工智能算法,从内而外捕捉这记进球的张力、速度,以及撞击前的寂静。最终呈现的不是重播,而是一个世界:一个长达八分钟、16K超高分辨率的沉浸式数字场域,一座活的、呼吸的数据雕塑,一座献给情感的神殿。

《活着的记忆:梅西 · 人生之球》(2025) © Refik Anadol Studio

“对我来说,AI 就是一支能思考的画笔。”雷菲克说,“它不仅仅是工具,它是一种力量。你若引导它向善,它便能创造善;你若将它与创造力相融合,它就成为创作的力量。但归根结底,它映照的是我们自身。AI是人类的镜子。”

这面镜子强大,却从不中立,因而更需谨慎对待。“AI可以创造美,也可以制造偏见,”他说,“它既能回响贪婪,也能拓展人性。”正是这种清醒的意识,构筑了这件作品的伦理基底。它并不回避科技的复杂性,而是主张有意识地参与塑造这股力量。

那么,被构造出来的记忆,还是记忆吗?

尽管雷菲克的作品始终指向未来,他对“记忆的物质性”的执着,却源于一个极其私人的动因:失去至亲的痛。他叔叔因阿尔茨海默症而逐渐失忆,这让他开始思索如何留住那些正在流逝的东西。“他对我太特别了,”雷菲克说,“我设法保存下他的一些记忆,一些情感。对我来说,这极为珍贵。”

那份哀伤点燃了他最初对生理感知与情绪数据的探索。“2016年,那是我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历的最沉重的一年。我与神经科学家密切合作,深入研究脑电图、脑信号和生理感应技术。”

“在梅西的项目中,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想象维度,”他说,“我们是第一个以此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工作室。我始终相信,这才刚刚开始。我相信这种艺术形式将持续拓展,也将启发更多可能。”

对他而言,这不是一次形式实验,而是一种爱的行为——为了留住我们共同的人类脉动。

III. 最高出价,至高赠予

尽管《活着的记忆:梅西·人生之球》已渐渐唤起公众共鸣,且拍卖所得将全数捐助其初衷所指的慈善项目,它终究仍是一件专属献拍的艺术作品,最终只属于最高出价者。

这并非注脚,而是作品的骨架。它丝毫不掩饰自身的语境:名人光环、市场估值、视觉奇观与商品属性,正是构成这件作品的现实土壤。在一个由消费逻辑塑造的框架中,是否还可能有某种超越,自内而生?

《活着的记忆:梅西 · 人生之球》(2025) © Refik Anadol Studio

“有时人们只看见我们作品中那些闪亮的像素,”雷菲克说,“但作品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关乎沟通,关乎理解。真正触动数百万人心弦的,不是科技的炫目,而是其中的人性光芒:我们所坚守的价值、信念、故事的力量,以及作品深深扎根的现实语境。这些,才赋予作品以意义、使命感与影响力。”

我们究竟选择保留什么?

当记忆被转化为体验,我们在冒着怎样的风险?

如果我们愿意进入他人的一瞬,将那份记忆当作自己的去感受,我们又将发现什么?

罗马一跃,依旧是传奇:一个以脚技闻名的球员完成了罕见的头球;一次关于本能、时机与胆识的结合;一个让梅西腾空于现实,也高悬于足球史的进球。

但在这一历史瞬间背后,藏着更具普世意义的东西。梅西从阿根廷走向世界之巅的旅程,并不仅是天赋的胜利,更是关于挣扎、冒险、坚韧与优雅的故事。1987年,他出生于罗萨里奥。十岁时被诊断出成长激素缺乏,家境无力承担治疗,阿根廷的俱乐部也纷纷婉拒。直到巴塞罗那破格签下他——那份著名的签约合同,写在一张餐巾纸上。当时他年仅13岁,随家人远赴西班牙。他个子小,话少,害羞。但一旦踏上球场,便势不可挡。

毕竟,那一进球从来不仅仅是得分,更是命运的转折,是一次破釜沉舟的跃进,是一个超越的瞬间。而如今,它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这场慈善拍卖进行之际,当我们静候最高出价的同时,是否更应珍惜梅西给我们的至高赠予?

这是一份记忆与希望的交托,饱含着他最真挚的袒露。它献给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想起自己也曾奋力一跃,飞得比任何人想象的还要高。


邀您加入音频读者讨论群

会员读者及其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音频助理“i听粉”/“小麦”(也可搜索微信名audio_FTChinese)为好友,加入“i听粉”音频读者讨论群,群内环境由群友共同维护,请遵守群规和法律法规,FT中文网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

扫码入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关税人”回归:特朗普重启全球贸易战的一周

在暂停三个月后,美国总统威胁要对政府和大宗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WPP努力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柯达时刻”

随着人工智能重塑广告行业,这家英国广告集团希望微软出身的辛迪•罗斯能够带领其重振业绩。

英国5月经济意外收缩0.1%

受生产和建筑业衰退的推动,英国经济连续第二个月收缩。

美国政府施压大型科技公司 谷歌同意为云服务提供折扣

特朗普政府正在向科技集团施压,要求其大幅削减合同价格。在甲骨文达成降价协议后,亚马逊和微软也面临着降价压力。

意大利养老基金的异常持股引发关于政府干预的担忧

养老基金Enasaro将其近70%的欧洲股票配置投入了一家受到恶意收购的米兰银行。

胡塞武装回归令红海商船不安

在本周击沉两艘船只后,预计胡赛武装将继续发动袭击,这将使许多船东不愿在没有海军保护承诺的情况下返回红海贸易路线。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