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寻常巷陌里的中国变迁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连清川:大时代的变迁,是由无数细屑和无名所组合起来的;寻常巷陌里的中国变迁,才是确实的、真切的变迁。美国《纽约客》杂志前驻中国记者何伟的新书《寻路中国》所讲述的,恰恰就是北京郊区三岔村和浙江丽水一些小人物的寻常故事。
2011年4月11日

《知足经济学》的知足与不足

FT记者克里斯•库克:如果科伊尔撰写《知足经济学》的时间早上一年左右,某个英国政党很可能会在大选造势中将书中要点据为己有。
2011年3月23日

通向真相的捷径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小说能以独特的情感力量揭露不公,因而可以改变历史。即使对于当代政治,小说也能提供更加敏锐的洞察。有时小说反而是通向事实的最佳途径。
2011年3月11日

美元霸权还能维持多久?

美国学者埃森格林的新书提出了一个问题:美国还是全球主导货币的“称职管理者”吗?如果不是,世界还有哪些选择?
2011年2月1日

从记述到思考

闾丘露薇:思维是一种乐趣,分享思维的结果,并且愿意因为互不认同而进行辩论,那样的乐趣会更多。但是我们要警惕,资讯缺乏往往导致偏见,而带着偏见的思考以及跟随而来辩论,往往会导致争吵甚至分成敌我。
2011年1月10日

让我们从此站起来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熊培云:我们希望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我们这代人的所有努力,就是要让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让社会不为权力下跪,只为权利昂扬。
2011年1月7日

美国牢骚记者的快乐经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殷紫:他发现莫尔多瓦的不快乐不仅因为贫穷,而源于诋毁信任和友情;在不丹和泰国,他发现快乐也可以是一种妥协。
2010年12月17日

霸权轮回:该轮到中国了?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为何近现代西方一直主导世界,而中国则由强入衰?为何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异军突起?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莫里斯试图重新解答这些至今迷惑世人的问题。
2010年12月3日

茅于轼:市场为何有效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为张维迎新著《市场的逻辑》作评时。他认为,计划经济永远有无穷的吸引力,所以经济学作为反对计划经济的一门学问,将永远有用。
2010年8月6日

陈志武的“民享”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岑科:《陈志武说中国经济》是在真正为中国的民权代言。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中国贫富差距根源、透视“中国奇迹”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2010年2月24日

大法官说了算!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连清川:美国大法官的党派背景、性格、从业经历、所写文章、乃至喜不喜欢旅游爱不爱打猎,都会影响到美国法律及政治的走向。
2011年4月18日

一部被误读的心智启蒙之书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华裔作家张旗的系列小说《龙马神灯》试图用中国神话精神净化人心,启迪蒙昧,但这本作者费尽心血的作品,显然被误读了。
2011年2月17日

哪一种育儿经更优越?

《旗帜周刊》高级编辑考德威尔:美国的教育文化是围绕着如何增强孩子自尊心展开的,但美籍华裔母亲蔡美儿却认为,中国式的教育方法是:对成绩不佳的孩子严厉斥责和惩罚,令其感到羞愧。
2011年2月1日

法国人的愤怒

93岁的埃塞尔用一本仅有12页的左翼小册子《愤怒吧!》荣登法国畅销书榜首。尽管书中观点了无新意,但他左翼抵抗运动分子的身份成为最大卖点。
2011年1月21日

陈丹青:认识赳赳

赳赳无可掩饰地善良、易感,七零后性格单纯的个例。他是记者,又是诗人,这又是奇怪而当然的事。
2010年12月31日

FT中文网的荐书单

2010年即将结束,你读了什么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好书?FT中文网的专栏作家们和编辑们与读者分享这一年的阅读体验。
2010年12月27日

创意阶层在中国的崛起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我们正进入一个创意可以带来一个产业、改变整个世界的创意时代,计算机、电子通讯、互联网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成为历史。
2010年11月30日

季羡林大师的豪气与吝啬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世界上真有那么一种快乐——“舍”胜过了“得”。对大多数人而言,“大舍大得”的境界未免有点“又傻又天真”吧?
2010年11月25日

《土街》:一个预言或预演?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土街》是一幅人性恶的核聚变示意图。作者扮演了精神病理学家的角色,他让我们看见什么样的元素碰到一起,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2010年11月18日

英语气数已尽?

濒危语言基金会主席奥斯特勒认为,到2050年前后,世界将不再需要全球性的通用语言,而英语会沦为寻常语言。
2010年11月12日

一个“红二代”的个人史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我的经历,是一代中国人的经历”——创作了“《血色》系列”的老鬼的这句话并不确切。他的经历仅仅是“红二代”中不合群者的遭遇。
2010年11月4日

评布莱尔的《旅程》

布莱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当代政治家,展现给世人命运强者的形象,但他的判断力受到公众的质疑,特别是出兵伊拉克的决定。
2010年9月13日

小心为美国衰落鼓掌

FT专栏作家考德威尔:曼德尔鲍姆在《节俭的超级大国》一书中辩称,美国掌握世界领导权有利于地球上的大多数居民。如果美国实力下降,多数人的利益将会受损。
2010年8月16日

书评:换个角度看中国

FT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如今印刷出版关于中国的书籍,比广东工厂生产iPad的速度还快。如果说全球金融危机前,世界就已沉迷于“中国崛起”,那么,这种迷醉现在则变得更为强烈。
2010年7月12日

专访章诒和、贺卫方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杜婷:访问中的章诒和爽朗、大气,喜怒皆溢于言表,对于那些备受争议的文字,她说“我没错,我是为了活在天堂的人写作。”
2010年5月11日

揭秘雷曼“魔鬼赌场”

《名利场》特约编辑维姬•沃德关于雷曼兄弟的新书,是2008年金融危机催生的最接近言情小说的作品。这本书细节丰富,看似琐碎肤浅,却揭示了这家投行崩塌的真正原因。
2010年4月16日

吴敬琏传:一个改良主义者的成长

《吴敬琏传》连载之一:青年吴敬琏因体弱而不得不放弃学习自然科学。在提到为什么选择经济学时,他说:“这个学问与实业救国好像还有那么一点儿关系。”
2010年1月28日

外国记者眼里的中国

FT前驻北京首席记者金奇:《镜里看中国》一书真实反映了东西方之间的互动,反思了记者报道角度的缺陷。它还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新的,都是历史的重复。
2010年1月21日

商业烂书奖应该颁给谁?

FT专栏作家露西·凯拉韦:高盛的一位资深银行家,希望圣诞节得到一本“很烂”的商业书籍作礼物。烂书比比皆是,让我为他找出一本最烂的书来吧。
2009年12月30日

《我们台湾这些年》出版背后

作者廖信忠在大陆出版畅销书的经历显示,台湾与大陆之间需要更多的对话,而目前尽管两岸间关系有所缓和,但交流仍然局限重重。
2009年12月22日

中国图书的世界之路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穆谦:作为今年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中国的豪华阵容起到了“救场”的作用。但中国图书挺进世界还任重道远。
2009年11月6日
|‹上一页‹‹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