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日于深圳举办的第13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分论坛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未来中国的金融开放主要会在六个方面加以推进:金融业扩大开放、金融市场加快开放、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对外投融资步伐加大、汇率机制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
在连平看来,我国的金融业扩大开放已经具备比较好的条件。“总体来看,中国的金融业长期运行下来是较为稳健和审慎的。要使我们的金融行业能够更上一层楼,尤其是能够真正成为对全球经济金融都有影响的金融体系的话,我们还需要加大开放的力度。我们的金融行业要提升国际竞争力,要能够在国际上广泛地开展业务,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首先一步还要加大引进外来金融机构的力度。在这一点来说,我们的开放在过去是引资引制引智,现在可能更多需要引进相关的制度,一个是指体制机制,还有一个是商业运营的模式,通过这些引进促使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跨上一个台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使我们的金融业能够跻身国际金融体系的规则制定。”连平说。
其次,金融市场要加快开放。在连平看来,中国金融市场是整个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好优势的方面。事实上,中国的金融规模在很多方面已经走到全球的第一梯队,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未来还要进一步扩大股市和债市的开放程度。除此以外,期货市场也要加快建设,原油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已经在紧锣密鼓持续地推进过程中。在未来期货国际化发展的方面,应该有许多动作。”连平说,虽然“跨出去”势必会遇到在境内所难以遇到的风险,对我们来说付出一些学费恐怕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只有通过不断地投入学费、开展运作、付出适当的代价,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第三,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连平表示,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管理对于中国整个改革开放和经济运行来说至关重要,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可兑现、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开放总体上需要审慎和稳妥。“所谓审慎就是对于整个实施环境,对于总的需求和供给的应有清醒和切合实际的判断,之后做出恰当的决策;所谓稳妥是在对形势有一个审慎判断之后,从实际出发制定方案,既量力而行,又有应对多种可能性的预案,还要灵活付诸实施。”连平说。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仍需要高度关注在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中可能带来的风险。事实上,当下中国经济体的规模已经够大,我们的金融总体实力也较强,但是当我们放开门户之后,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出现之后,它所带来的冲击比起我们国内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来讲,都无法比拟。比起境内来,境外的冲击可能带来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对此需要更多地加以关注。
第四,对外投融资的步伐加大。“最近这些年国家开发银行在境外运作的力度在加大,以服务于全球战略的需要。但商业性金融在境外的拓展,投融资的活动应该说发展的步伐还是比较缓慢。”在连平看来,目前我国的境外商业性贷款开展和发展较为困难主要受制于两方面,人民币的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中国境内的贷款回报率相对境外较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更多客户走出去,商业性贷款作为中资银行来说也会在这中间拓展许多相关业务的机会,这样就会使未来投融资通过商业性金融方式能够得到持续推进。”连平说。
第五,汇率机制市场化。值得注意的是,汇率机制未来发展的路径并非是迅速实现彻底的市场化。“彻底的市场化意味着顺周期影响会比较大,因为市场化程度高了以后,汇率必然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开放还在继续推进过程中,相关的管理机制还没有最终成熟,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还应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为了使汇率机制将来能够运行的更加顺畅并逐步走向成熟,避免出现过程中可能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当然,未来还是需要进一步拓展市场化程度,同时还需要对于逆周期调节的机制进行更好地完善。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汇率出现剧烈波动时能够有效地加以调控。”连平表示,汇率的弹性未来仍有进一步扩大的需要,只有当汇率弹性达到相当的程度以后,市场才可能更多地接受和运用避险工具。
第六,人民币国际化。在连平看来,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中国经济现有的条件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还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事情要考虑,比如: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机制怎么进一步优化,如何扩大人民币交易、定价和结算使用等。”他说。
“总体来看,我国的金融开放前景明朗。但也不要认为这一系列的推进能够迅速地实现国际化。”连平说,“这六个方面的开放如果放在一起来看的话,根据其自身影响程度、条件各方面的不同,应该会有顺序的变化。金融行业开放将首当其冲;金融市场也会紧随其后进一步向前推进。对外投融资和人民币国际化在未来会有一个很长的时期持续不断地加以推进,但可能不会在某个时间节点上出现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市场化还会持续推进,这需要看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当整体市场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有利变化时,人民币国际化较快推进是可以预期的。未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开放以及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可兑换,我认为推进步伐一定会是审慎和稳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