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FT中文网为高端会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FT中文网的出版人张延、总编辑王丰分别主持“重返生动世界:文化与艺术市场前瞻”、“强AI时代的新商业浪潮”两场精彩对话。6位跨界嘉宾们分享了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以及对市场前瞻性的洞察。
张延,FT中文网出版人
在FT中文网18岁生日之际,希望与读者们共同领略科技与艺术更广阔的市场,拥抱更多精彩突破。
王丰,FT中文网总编辑
FT中文网的力量来自于我们的专家,我们报道的人,还有我们读者的力量,我们的报道是什么样,我们的读者是谁,决定了我们是怀揣何种价值观的媒体。
吴声,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FT中文网是观念的引领者,更是新知与智慧的发声人,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空谷足音。在当下技术加速革新的周期之中,作为AIGC时代的原住民,欢迎大家共聚首发空间,在交流中探寻全新的范式与认知。
张文卓,夸密量子CEO
随着AI大模型的日益完善和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普及,边际成本已经成为固定成本。因此应从过往汲取经验,将AI大模型当做一种操作系统,并且围绕其去部署建立完善的“人机结合”系统业态布局,以此激发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效益,这也许才是迈向未来科技发展的解题逻辑。
熊伟铭,华创资本合伙人
伴随强人工智能时代的降临,AI在技术发展进程中正逐渐展现出超越人类认知和计划之外的特殊能力,并朝向拥有自主意识的硅基生命体进化演进。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算力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因此电力将成为影响人工智能完成阶段性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如何将技术进行大规模商业化演绎也是今后科技发展进程中的另一热点话题。
彭众阳,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
中国正经历从人口红利到科技红利的巨大转型期,当科技被赋予了新功能时,它就会对社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当然也会触发就业,隐私安全,社会伦理等关注。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科学技术的角色如同一把双刃剑,至于其对行业以及人类思维所产生的变化和走向,往往取决于使用者。这就要求我们坚守初心,拥抱变化。
张延,FT中文网出版人
今天当我们坐在这里,谈艺术与文化生活的时候,我们已经是一个“重返生动世界的2.0版”,因为一个话题、一场活动,让我们重新与读者、作者、合作伙伴们相聚,这就是最现实、最生动的世界,是充满创意和活力的世界。当我们从香港Art Basel的热闹现场转回北京,即将于月底开幕的“北京当代艺博会”也进入筹备的冲刺阶段,五一期间还有很多文化活动在不同地点举办,这一切都让人切实地感受到,在当下,文化与艺术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砂,设计师、策展人
今天讨论新的创作方式还是数字艺术品,就说智能生成的且容易被类型化的生产方式,可能目前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这样的方法让你惊讶,但是结果可能并没有那么理想。用数字和编程的思维去考虑图像创作固然没什么错,但是不是必然就要打一个问号。我们只能知道,我们永远不能缺少机器框架之外且真实的“生动世界”。
鲍栋,北京当代艺博会艺术总监、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力最终的发生地就是北京,北京是艺术生态最完整的城市,在这里有数量最多的艺术家、画廊、拍卖公司、藏家群体,当代最早的艺术收藏也是起于北京。所以,北京当代所承载的使命就是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在此时此刻的活力,展现北京这座城市的艺术魅力,我们去吸收、汲取别人的优点,但是北京当代有它自己的气质和底气。
房方,星空间创始人,FT中文网专栏作家
以网络跨屏、多媒体内容为助推剂,青年藏家群体数量快速增长,他们通过在线方式选择购买艺术品,或者收藏数字艺术品……作为画廊主既要适应这种变化,增加多媒体的沟通渠道,但是又要有耐心、持续地做青年藏家的教育工作,毕竟真正的艺术品收藏需要系统的知识,同时需要与艺术家、画廊做交流,通过参与艺博会的方式更多地接触艺术品,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藏家的成长对于艺术市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内容根据现场发言速记内容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