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人工智能(AI)发展已从跟随者逐步走到了国际研发的前沿。越来越多的公司将AI直接融入产品和服务以开拓新的市场。AI的发展会带来更多新型的、只有人才能胜任的高质量工作,同时企业管理者也面临将AI融入公司组织架构的挑战。
中国的AI盛宴
企业家拥抱AI是中国的新常态。这种热火朝天的局面是大环境推动的。中国对于创新的鼓励政策无处不在,体现在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多个国家级战略里。资本市场也造就了紧迫感——如果所有的公司都在谈论使用AI,那么不加入这场运动就面临掉队的风险。另外,民营企业会认为,即使从政府公关的角度来讲,加入这场创新革命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AI颠覆了中国的传统行业,特别是传媒和零售业。传统公司(尤其是国企)对AI的接受相对被动,公司架构中也缺少相关人才能够将其整合到整体战略中。而新兴的科技公司则处在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于AI的前景充满热情,有时在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大干快上。最突出的例子就是2017年乐视的债务危机。这场危机当然可以从多方面解读,但是乐视大举投资无人车是直接导火索。因为无人车技术是成本极高的投资,贾乐亭对于相关风险估计不足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未来的工作
AI会让物理环境更加虚拟化吗?技术上也许是,但在商业和管理中却并非如此。埃森哲在《Fjord 趋势2018》中给公司提出了一个理念性的建议:不要再将数字世界与真实世界分开来看。比如在零售业中,声控的购物场所可优化服务流程。但是这种应用也存在边界,因为AI给生活空间带来的困扰会随着广泛应用而放大,消费者可能会厌倦无处不在的数码追踪对隐私造成的侵犯。因此,企业的设计主管需要理解AI的局限性,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单纯的“人”的管理者,同时还要具备将AI整合到组织架构中的能力。
AI可以代替许多重复性、危险性劳动,从而给人留出更多空间从事创造性工作。纽约时报记者Judith Newman说她无法表达对Siri的谢意。她的儿子Gus患有自闭症,哪怕是最慈爱的母亲也无法保证永远有耐心。但是Siri的耐心是无限的,无论Gus重复一个问题多少次。而在加利福尼亚的养老院里,用机器海豹来陪伴老人成为新的潮流。研究表明,机器宠物能给孤独的人带来的巨大的抚慰,在很多时候并不比真人交流的体验差。
随着AI的发展,将会出现更多需要人机协作的工作。这其中的关键是协作,是将人的经验、情感和同理心与机器的智能算法和高效执行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作业。与机器人一起工作将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场景。此外,新的公司类型也会应运而生,比如以项目为导向的“目的性公司”,全球招募在线员工,而后由AI来分配协调任务。
企业的AI挑战
AI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DeepMind是谷歌的AI分部,以AlphaGo成名,但鲜为人知的是,其出色算法将母公司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率提高了40%。但是,与其他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相比,AI的投资回报规模,更加取决于企业是否做好了组织准备。
埃森哲的一项最新研究提出“人工智能商数(AIQ)”的概念,以衡量企业AI研发的创造性以及对外协同构建AI生态系统的能力。通过对200家全球百强企业及创建人工智能技术的先锋进行研究,我们看到两方面能力都突出的公司不足两成,而两方面都很薄弱的比例则达到了惊人的60%。
AI对于不同行业的意义有所不同,但每个企业都理应从中受益。AI可以促进企业内部信任,增强研发新品、创新商业模式的能力,提升判断力和智能自动化水平,以及给消费者带来极致的个性化体验等。按照埃森哲的估算,在未来十年,AI在这些层面的充分应用将会给企业带来年均30-50%的利润增长。
想最大程度地享受AI红利,传统企业需要首先确认自身的AI发展阶段以及 “人工智能商数”水平。面对与创新企业的差距,企业要认识到技术、数据和人才是发展AI的三大要素。互联网巨头(如谷歌和阿里巴巴)依托其庞大的数据库、计算能力和科研队伍,发展AI有天然的优势。而对于资本有限的中小企业,必须找到人工智能创造最大价值的领域。在缺乏竞争性的领域,用对外协作来代替内部投资是更明智的选择。大量非结构化且无法使用的暗数据或难以融合的分散数据,需要企业以开放的心态建立共享平台才能获得更多洞察。另外,企业也需要审视自身的组织和文化是否有利于吸引创新人才,以及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升级投入更多。
中国的传统企业或通过自我创新迭代实现转型升级,或加强与创新技术公司的合作,共建新的平台来实现自身目标。比如中国的实体零售商已通过与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的合作来推动线上到线下(O2O)的业务整合,而传统银行业通过利用面部识别和智能投顾等技术接触更年轻的客户。无论怎样,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传统企业不管选择何种方式来拥抱AI,那些不去行动的企业将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