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为期两天的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清华大学落下帷幕,几十位全球政、商、学界精英,数千名参会嘉宾齐聚清华大学,共议“新时代金融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来自全球的政策领袖、学术大师和行业翘楚共议中国金融当下热点焦点痛点,从政策、学术、实务全角度总结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经验,直面发展中的问题,为新时代中国金融再出发提供建设性意见。通过两天的深入交流对话,本届论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吸引百余家中外媒体参与报道,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论坛开幕式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院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现场致辞。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以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陈文辉发表主旨演讲。
吴晓灵认为,在繁荣与失序并存的时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中国的金融业能否在降杠杆和化解风险中稳步前行,在创新与公司治理不相协调之际,进一步打开大门能否保持中国金融业的竞争,这一切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她强调,合理有序地推进金融业的对内对外开放能够给一个国家带来繁荣和发展,反之则会带来危机和萧条,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金融改革开放之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金融人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2018年正值金融危机十周年,周小川在学术语境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金融政策制定背后的学科理论基础,“金融危机刚一爆发,金融界和政策界就结合其他学科研究应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在借鉴控制理论、控制论和电子工程等学科基础上,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引入了宏观审慎框架和顺周期、逆周期框架。周小川指出,金融危机十周年后,这些方法论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深化:未来可考虑运用连续函数作为政策制定和政策响应的方法,与时俱进地实施动态校正,用向量分析和向量思维解决复杂问题。
陈文辉表示,中国过去40年金融对外开放全面提升了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银行和保险市场。但外资机构的市场份额却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都决定了对外开放要进一步扩大。中国银保监会将通过放宽外资投资和设立机构条件,扩大外资银行业务经营空间,优化外资机构监管规则推动各项开放措施落地。同时,通过把握扩大开放和防范风险平衡的原则,坚持稳妥有序、平等互利,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中国金融开放不仅要引入“活水”,也要过滤“污水”。
在两天的七场主题论坛中,国内外多位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人士、行业高管以及研究专家,分别围绕“金融改革开放再出发”、“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防范”、“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强监管下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前景”、“中美贸易与金融开放”和“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金融助力文化繁荣”等金融各领域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此外论坛还举办“金融发展与精准扶贫”闭门午餐会以及“品牌・驱动未来”、“中国与南南国家:贸易、投资、金融”两场夜话活动。
论坛现场还发布《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8》,举办《清华金融评论》创刊五周年专场活动以及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智慧金融研究中心、区块链研究中心和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
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承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和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协办,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已于2014年和2015、2017年成功举办三届,百余名国内外政、商、学界精英,数千名参会嘉宾共议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金融业界、学界及传媒界引起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