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8 作者:王欢 来源:第一财讯
安永5月28日在北京发布调研报告“驾驭盈利性增长,应对中国生产率挑战”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始引擎正在降温,过去推动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已经结束,未来生产率的提高将来自于企业层面的改进。预计未来中国政府将通过各项产业政策鼓励生产率的提高,并对生产率低下且浪费严重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成本性通胀将保持常态,服务业发展前景可期,而工业受到的冲击较大。
安永报告对来自1700多家在华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在华企业仍然保持盈利状态,这表明中国经济还在稳健发展,且受访企业对中国未来几年的国内潜在需求仍然保持乐观。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仅有3%的受访者表示上一个财政年度处于亏损状态。从行业分布来看,医疗保健行业拥有最高的利润率,其平均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达到25.2%,紧随其后的则是金融服务领域,科技产业次之。然而,受产能过剩等问题所累,工业品部门的财务绩效最差,平均EBITDA只有16.2%。
不过,企业利润率却面临更大压力,几乎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与过去两年相比,所在企业的利润率有所下降。安永报告称,在绝大多数行业中,企业正面临收入增长放缓和成本性通胀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导致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外资企业对此的感受最为深刻,即便是较少受国际贸易影响的国有企业,仍有42%的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的利润率有所下降。
具体分行业来看,安永报告指出,服务行业的表现普遍优异,其中包括医疗保健和金融服务。服务领域的就业率已经连续四年稳步上升,并且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还会得益于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扶持而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而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对工业部门打击最大,特别是电信、工业品和消费品行业。产能过剩已成为许多工业品和消费品厂商面临的巨大难题,为此很多企业不得不通过下调商品价格来解决。安永调研数据显示,高达63%的受访电信企业在华EBITDA较两年前下降。
对于利润率下滑的原因,安永报告指出,结构性增长放缓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利润率的下降,不断上升的成本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除了劳动力成本正在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上涨之外,近年来中国的原材料成本也呈上升趋势,这在能源和食品行业尤为突出。
安永认为,成本性通胀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中将保持常态。首先,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将大幅提高人均年收入,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此外,能源行业的定价机制改革将从天然气和电煤入手,意味着所有企业在能源消耗方面的成本即将上涨。更严格的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也会为能源密集型企业和高污染行业增加新的成本,最终通过行业的整体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例如:国务院已经公布了有关2013年石油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清洁燃料的时间表,这预示所有行业都将面临更高的运输成本。期待已久的利率自由化改革很可能会给当前易于获取信贷的企业带来更高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杠杆率过高的企业可能面临融资困境,却又不得不适应更为紧缩的信贷坏境。
另外,报告指出,受访者普遍认为,企业将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的空间十分有限。也许是因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58%的受访者预计只有20%或更少的成本上涨会被转嫁给终端消费者。仅有5%的受访者认为能将预计上涨的所有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相对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则认为他们更不可能转嫁成本。
安永大中华区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黎俊伟表示,中短期内,大多数企业要想维持利润率,就必须大幅提高生产率,而随着过去有利条件的逐渐消失,中国生产率的提高将更多地源于企业层面的改进。这是一个重要的变革。对于企业而言,这样的挑战已不再是单纯依靠降低成本就可以应对的。如果企业希望保持盈利性增长,就必须在管理方式、运营实践、科技运用、以及业务创新等方面推行更深化和更持久的改善。
黎俊伟指出,高绩效企业在以下五个特定的运营领域中具有较强或较成熟的能力:长远的战略规划,标准的运营流程,严格的内部控制,有效的劳动力规划和强大的科技基础架构。这五项运营实践与高利润率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因此,也将成为那些亟待改善生产率企业的重要关注点和着力点。值得欣慰的是,这些领域的改善并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的各级领导者必须开始考虑应该怎样尽快构建和实施相关能力,以应对生产率提高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