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Accenture)大中华区人才与组织绩效咨询董事总经理杨葳5月14日表示,“大而不强”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从规模上来说,2012年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达772亿美元,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增长了20多倍。
不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金额在全球的比重仍然比较低。埃森哲《中国企业,全球梦想》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金额相当于美国的16%、日本的57%,全球排名第九。
同时,中国企业海外运营收入的比重很低。美国标准普尔指数500企业的海外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平均比重为27%,而中国企业500强2010年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比重仅为14.13%。
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品牌知名度与其规模不相符,国际化的效果和影响力仍需提升。此外,中国企业高层领导的国际化程度与国外企业相比也较低。中国企业有22%的高管具有国外教育背景,17%的高管具有国际工作经验;而在外国公司,比例分别为36%和86%。
因此从程度上来看,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总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成熟度仍然较低。
根据埃森哲和经济学人智库(EIU)调研显示,中国企业国际化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价值链、获取市场和建立全球品牌。中国企业认为目前的优势主要在于低成本运营,未来则要转向创新、品牌、人才、知识产权等高价值因素。
然而,《中国企业,全球梦想》认为,在“走出去”战略的鼓励下,许多中国企业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的倾向越发明显。43%被调查的中国企业领导层表示将进行国际扩张。其中,计划继续现有扩张速度的企业,仅有20%表示了解海外市场的潜力,仅有26%认为自身具备了实施海外战略的运营能力。
有90%以上的受访企业在审批海外的投资项目时,运用的是投资项目汇报经济价值分析的模型,而没有从企业战略、业务组合、价值链总体价值的角度来进行多维分析。超过一半的企业在审批海外的投资项目时没有国际化战略作为依据,且基本没有建立与发展战略和全球布局相配套的规划、计划制定和分析模型,审批主要依赖于领导的经验和个人的感觉。
而埃森哲《中国资源企业实现海外并购价值五步曲》指出,对任何企业来说,跨境并购最难的不是交易成功,而是并购能否实现整合,创造价值。“管理文化差异、整合跨国业务以及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对于跨境并购的成功至关重要。”
根据汤森路透数据,从2002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历了高达3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仅在2012年,中国就在海外并购中投入了646亿美元。
但从经营业绩来看,中国企业国际化收效不如预期。调查问卷显示,仅37%的中国企业认为自己公司过去三年在国际市场的收入和利润达到了预期。
在执行力方面,仅有43%的中国企业认为他们“具有落实和执行国际化战略的能力”。缺乏国际化战略的执行能力不仅体现在并购目标的筛选与企业价值没有系统性衔接,更加明显地体现在中国企业对海外并购企业的整合度不足上。
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业务管理模式,权利集中在总部,通过职能的行政化审批进行管理。而由于总部对海外的法律法规、市场环境和客户不了解,无法建立适应当地环境的经营政策,也没有能力制定出控制风险和支持业务发展的运作和管理机制,而只能依靠事事审批的方式。总部相对集权的管控方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杨葳表示,国外大型跨国企业的管控并不一定是分散的,但企业有快速反应机制,“可以帮助它进行市场的反映”。
此外,中国企业认为海外扩张过程中最大的内部管理挑战是“存在跨境文化障碍”,同时还存在人才吸引和管理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