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的遭遇,只是中国患者“看病难”的一个缩影。据媒体调查,中国患者平均就诊时间长达177.2分钟,其中排队时间占据了75%以上,面诊时,病人与医生沟通的平均时间不足10分钟。
超负荷的医生和医院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注册执业的全科医生共有20.9万人,每10000人口仅拥有全科医生1.51人。
高强度的工作,让中国医生的“职业耗竭率”高达76.9%。严重职业耗竭的医生,对待病人难以做到十足的耐心,甚至有可能出现病历记录与用药的错误。
城乡医疗资源差异显著。以河南省为例,全省半数以上医师集中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中,而基层执业医师超过一半是大专或大专以下的学历,不足以应付疑难杂症。重症病人多倾向于前往省会城市的大医院就医。
远程医疗:好医生,就在家门口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医疗与医疗大数据联合创新中心”正在运转。有了它,郑大一附院可以与各省同级平台的业务互联互通,同时覆盖河南全省500余家医院,为它们提供远程综合会诊、影像/心电专科诊断、医疗急救、重症监护等医疗服务。
几十分钟,看上名医
以往河南信阳紧急病人往返郑大一附院看病路途超过10个小时,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可缩短至几十分钟。
19个地市,医疗数据上云
实现专家远程会诊的前提是病患的数据(健康档案,医疗影像)在医院间联动。郑大一附院采用医疗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一个省远程医疗平台,可以与19个地市实现区域间数据的互通。
在华为的协助下,郑大一附院构建了一张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远程医疗专网,不仅能大大提升会诊效率,还能为基层医疗单位提供远程医疗教育,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从根本上为病人免去奔波之苦。
未来,我们如何看病?
未来,得益于“医疗+智能”的发展,我们看病将变得更轻松、更体面,医生的职业耗竭现象将得到改善,排队10小时,看病8分钟的时代,也将成为过去时。
基因预测,防病于未然:结合人类基因图谱,发现健康人的基因缺陷,尽早提示健康风险,避免发展为病症。
智能诊疗,大数据防误诊:通过医疗大数据建立病症模型,帮助医生迅速诊断病情。
医学影像识别,辅助诊断:在现有的“AI图像识别“的基础上,医学影像识别将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发展,辅助医生做出精确诊断。
纳米机器人,精准无创手术:可口服的纳米级智能手术机器人,将自由进出人体,针对非正常细胞进行分子级手术。
AI家庭医生,管理全家健康:作为医生的补充,AI医生将成为家庭健康管家,负责解决常见病的治疗和慢性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