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对于中国实现现代化、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一些城市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紧张、城市运行效率降低;另一些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在生活、服务方面存在不足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进程面临着巨大挑战。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一是城市产业面临着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等方面的挑战。二是城市环境面临污染、旱涝和地质灾害等环境治理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挑战。三是商业模式重模仿、轻创新,面临探索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构建合作共赢生态系统的挑战。四是城市基础设施面临部署和监管不足、互动渠道不畅,无法市民日益多元化的生活服务需求的挑战。五是政府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过程中,各部门数据割裂、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思路的挑战。
如何从容应对上述挑战?在迈向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一个有力的工具。如果说,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那么新型城镇化的抓手又在哪里?
技术是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有力工具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共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其中包括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以来,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和宏伟蓝图迅速被全球各地的城市认可并接受。中国有这么多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绝不是巧合,而是其自身迫切的需求使然。当然,只有这种发自内心的“智慧”需求,才能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原动力。
中国智慧城市经历了以地理信息驱动和专业机构引领的1.0时代(数字城市),基于3G、无线网络和行业应用驱动的2.0时代(无线城市)。但是由于体制和技术的双重因素,它们形成了垂直化、条块化强,扁平化、融合化弱的特点。面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需求,智慧城市在这走向以第三平台技术驱动、前端感知与数据采集、数据的智能化整合为标志的3.0时代。
智慧城市,特别是智慧城市3.0将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事业的重要抓手和有力工具。这是因为,一方面建设智慧城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需求,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具备强大的能力,可以帮助各个城市或区域面对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在产业改造升级方面,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已经成为提升产业价值的有效手段。例如,克拉玛依作为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在2012年就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地推进世界石油城建设”,在已有的数字油田基础上打造智能化油田。智能油田能够全面感知、自动操控、预测趋势并优化决策,实现油田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和辅助决策,实现自动执行、实时监控与一体化协作,从而助推产业升级和价值提升。
作为城市中的重要角色,政府的转型会带来城市效率的大幅提升,在这方面,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智慧城市中常用的技术同样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例如在镇江,当地政府就利用智慧交通项目来是治理拥堵,该项目采用基于数据的分析和动态调整公交路线的方法,公交管理机构可以对交通拥堵和节假日乘客数量增长的情况迅速响应。
当然,通过技术的整合与创新,诸如食品溯源、多卡合一、智能交通、医疗、智能水务调度等智慧城市典型应用的规划和实践正在中国各地上演。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城市正在中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步建设“系统中的系统”
当然,要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也并不容易。智慧城市是一个“系统中的系统”,由于城市中各个系统之间都存在着关联,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建设智慧城市,首先就要注重整体,然后再逐步细化推进。
第一,建设智慧城市就要开展顶层设计。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曾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从城市的竞争力出发,将城市主体作为服务对象,并且认清自身定位。通过顶层设计,建议各个城市制定长期规划,有效地将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并通过技术驱动和模式创新,拉动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同时积极引入专家资源,形成政产学商研用六位一体的生态体系。
第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提升城市竞争力。在智慧城市3.0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承载着更加融合的技术和应用,可以帮助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例如,通过对大数据和分析技术的应用,各个城市可以将之前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建设阶段遗留的、不同结构的、不同类型的、不同存储介质的各类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回溯、实时性与预测性的洞察,极大程度提升态势感知并辅助城市管理者的决策制定。这在以前不可想象的一幕终会上演,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洞察能力也是城市是否“智慧”的标志性因素。
第三,构筑可持续性发展的智慧城市的协作创新模式尤为重要。要想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构造多元化、定制化的商业模式,多元化是指建设模式不应拘泥于由政府投资等某几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应该借助电信运营商、IT厂商、系统集成与服务商、投资机构、互联网公司等各方的力量;定制化则指各个城市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技术条件和商业条件,走一条定制化的发展模式。其次,要建立智慧城市生态系统,这是因为智慧城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设备厂商、电信运营商、IT厂商、科技地产商、商业投资商等各类厂商的通力合作。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实现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个“系统中的系统”需要社会各方、城市中各个角色的充分关注,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借鉴全球各地的建设经验,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合理的建设方案。我应掌握城市核心智慧、善用创新手段、促进合谐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美丽中国梦。
本文作者:
IBM大中华区智慧城市业务部总经理 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