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介绍
精益六西格玛是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中加入精益工具,其目的就是在流程管理中发现价值、减少浪费、消除流程变异,使企业实现更佳的生产和服务的产出效果。为了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民生银行从2012年起将上述科学化管理理论引入自身流程银行体系的建设中来,并将其视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具。
2013年底,民生银行成立了“贸易金融流程与质量管理项目组”,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流程管理工具,对现有贸易金融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实现业务操作和管理“控风险、提效率、建体系”的目标。
国内保理业务作为贸金业务主打产品,近年得到了迅猛发展,2013年民生银行国内保理总转让量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中间业务收入近15亿人民币,占贸易金融条线中间业务收入的28%。同时,由于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国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国内保理业务聚集了较高的隐性市场风险;国内保理业务本身操作流程复杂、专业性强,也迫切需要通过流程的精细化管理达到控制业务风险的目的。按照“选取重点、深入论证、先期试点、全面推广”的原则和方式,项目组决定以国内卖方保理业务作为流程梳理项目的突破口,实施端到端的流程再造,在降低操作风险的同时,兼顾流程效率的提升。
二、精益六西格玛实践:国内卖方保理业务流程项目
1、项目范围和目标的确定
近年行内外的各项业务检查发现,国内卖方保理业务操作不到位和操作变形,导致放款环节存在一定的合规操作风险;同时,额度启用和放款效率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客户对我行服务的满意度。因此,项目组决定将项目流程优化范围聚焦到保理额度启用、放款和账款管理三个环节,希望通过流程优化,消除或弱化上述环节的操作风险点,并有效缩短作业周期。
2、问题的收集与测量
由于银行操作流程与制造业不同,操作环节和问题点更具隐蔽性,流程中问题的量化更具难度,项目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客户之声的收集。项目组选取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家在业务规模和操作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分行作为研究样本,并根据其操作模式绘制现状流程图。同时,对上述3家分行实施了18人次的现场访谈,结合内控检查发现的问题,在现有流程中总结出51个操作环节风险点。通过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得出风险等级和剩余风险水平的分布基线。
在流程效率方面,项目组在测量阶段收集了10家分行共计17笔保理融资放款的效率数据。审单岗和贸易融资审查岗作业时间(小时)呈偏态分部,方差较大,说明流程标准化程度较低,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3、问题因子的筛选与分析
为了找出影响上述风险点和效率的因子,项目组利用六西格玛因子分析方法:IPO(输入输出分析)和FMEA(失效模式分析)方法对全流程因子实施筛选与分析。最终筛选出人员、系统、资料、规则及流程5个方面的23个关键因子。上述关键因子覆盖了几乎全部中高风险点,并覆盖了半数较低风险点。
三、改善措施的提出与应用
对于23个关键因子,项目组对各分部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实施了封闭讨论,按照精益六西格玛的流程管理思路提出了有针对性的7项改善措施,主要成果包括优化后的新版流程图、标准操作手册(SOP)、四项管理办法和操作规则及五类作业表单。
四、实践成果
1、风险控制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一系列改善措施的推出和应用,项目组对原51个风险点进行重新评估,其中高度风险点降低31%、中度风险点降低74%;风险控制不足的降低84%,控制基本有效的增加81%,控制有效的增加80%。数据显示国内卖方保理流程在风险等级、剩余风险水平方面都得到有效改善。见下图。
2、效率数据得到明显改善
由于在首次放款建立了会商机制,使得客户在流程中的总等待周期有了大幅度缩减,审单和贸易融资审查岗这两个主要流程操作节点的返工率得到大幅降低。
五、展望与计划
通过流程试点,我行证明了精益六西格玛流程管理工具对国内保理业务的流程梳理改善的有效性。后续,项目组将会把改善成果全面推广至全系统内,并在持续跟踪和不断完善后交付流程拥有者手中。同时,我们还将利用这一理论对其他贸易金融产品的放款流程实施优化,并计划将流程再造工作延展至授信评审端、贷后管理端,乃至贸易金融系统全流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