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监管标准国际化,资本金补充提上议程
受金融海啸影响,国际社会日益关注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问题。为此,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末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简称“巴III协议”)。 巴III协议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其出台大幅度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要求,对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调整和重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及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脚步,中国银监会在巴III协议出台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下发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这些规定的出台,向中国银行业揭示了新形势下的监管思路,其中,影响最为直接的便是对资本充足率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的资本监管体系下,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利润增速仍然较快,但大部分上市银行内生资本积累依然难以支撑业务发展所需的资本金。在此形势下,近年来中资银行的融资报道屡屡见报。2011年7月,招商银行公布A+H配股融资计划,拟按照不超过10配2.2的比例融资不超过350亿元;2012年1月,北京银行获得证监会对其A股非公开发行的批复,拟发行不超过118亿元;2012年2月,民生银行宣布其H股增发获得证监会批准;2012年3月,兴业银行公布A股非公开发行方案,拟发行不超过263.8亿元。
交行方案尘埃落定,市场疑虑焕然冰释
交行作为中国五大行之一,其一举一动也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目光。由于融资方案的不明朗,市场一度对交行的融资计划存有疑虑,而这一疑虑并没有持续太久。根据披露信息,交通银行融资将采用向三大股东财政部、汇丰和社保以及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A+H股的方式在两地融资约566亿元人民币,融资旨在补充交行核心资本,支撑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仔细研究交行本次融资方案,与目前市场上的融资计划相比,交行的融资方案具有一定创新性。首先,三大股东财政部、社保及汇丰是主要出资方,出资约占本次拟融资总额的72%。在目前市场仍未恢复,资金持续观望的情况下,交行的融资计划得到了大股东的支持,对二级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对较小,预计将获得股东及监管部门的认可。其次,交行本次融资于A股和H股两地均采用了定价的方式,对于如此规模的再融资发行,定价形式大大增加了发行的确定性,在投资者支持认购的前提下,交行的融资计划已经成功大半。第三,从发行价格看,交行定出了每股人民币4.55元的认购价,相对历次非公开发行,交行本次发行的定价折让水平相对不高,接近目前市价,对股东的业绩摊薄影响非常有限。而完成资本补充后,业绩增长将进一步推动交行每股净利润的增长幅度,从而促进估值回升。
资本制约消除,赢得发展主动权
交行是中国第一家赴海外上市的商业银行,自交行2005年于香港上市后,中国主要银行纷纷完成了登陆海外资本市场。金融危机以来,监管要求更加严格,交行此次融资计划,将消除资本制约因素,赢得发展主动权。我们看到了作为中国第五大银行之一的交行进一步拓展其市场地位的决心,以及在新资本要求下主动求变的行动。资本制约的消除,无疑是交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助力。
作为全国五大商业银行之一,交行兼具规模性和成长性,近年来,各项业务增长保持略快于同行的水平,境内外网络也在网点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不断地扩大覆盖面,其中,海外机构建设加快,胡志明市分行、英国子行、悉尼分行、旧金山分行于2011年先后挂牌。此外,交行旗下拥有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租赁、信托等众多金融牌照,为实现“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交行未来势必继续在国际化、综合化经营等方面持续投入;同时,未来几年各项业务也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这些都将产生巨大的资本需求。本次融资到位后,预计交行2012年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将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