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下一个调查结果,据《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5中国高净值人群寿险市场白皮书显示,60%的高净值人群(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超过1000万元)已经购买了保险。从整个财富管理的角度来看,超过1/3的被调查者开始运用寿险作为财富管理工具,仅次于存款、银行理财和股票、不动产,屈居第三,远远超过信托、黄金等贵金属投资。
那么这个你可以要问,上述问题还存在吗?答案自然是存在的,因为这些高净值人群可能买的不够多,也不足以覆盖他们所要面临的风险。在日本、我国台湾等市场上,普通人的保单持有量可能都要接近4张。所以由此可推断,这些高净值人群所持有保单数量应该要更高一些。
接着让我们来定义一下“高净值人群”。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规模不断扩大,他们掌握的私人可投资资产不断膨胀。此前有机构预计称,到2015年底时,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就将达到112万人,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也超过114.5万亿元。随着这个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的规模膨胀,中国高净值人群快速扩大。中国高净值人群在最近几年内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同时,在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身份识别上,调查发现企业主占有最高的比例,其次是企业管理层和企业的一般职员。中国大陆的高净值人群相对于海外成熟市场,年龄更轻,对未来财富增长的预期更好,他们大多数人为企业主。
该调查显示,高净值人群的首要财富目标是“现有资产的安全”,其次才是事业/企业进一步发展、享受生活等,并且拥有越多财产的人,越倾向于关心个人及家庭的安稳和幸福。
过去买保险讲“双十法则”,即资产的1/10用于买保险,保额是收入的10倍。但这只是一个简化的概念,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资产负债、资金流动性、风险偏好等各种因素,如果你不是个中行家,最好找个保险行业专家来帮你配置。
事实上,总的来说,随着年龄增长,保险支出也在逐渐增加。由于人类的逐利天性,生活中我们讨论最多的还是与收益高度相关的产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股市里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为什么高收益理财平台跑了一个又一个,还有人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不见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而保险,虽然很重要,但好像不用着急,毕竟自己还年轻。
人,有时候不就是这样嘛,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是少数,大部分时间都在紧急但不那么重要的事情里淹没,最后才发现:糟了,重要的事情还没开始……
有人也许会问,既然是高净值人群,就算生病了,医疗费也不构成太大负担,还有的病就算花再多钱也治不了,一份保险回天无术,何必便宜了保险公司?
更值得关注的是,保险作为财富分配和传承工具的功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所了解。如今,尽管身价保障、尊贵医疗与品质养老仍是高净值人群购买寿险的前三大目的,但已有不少人注意到保险规避未来可能开征的遗产税、资产传承、资债隔离的功能,甚至考虑将其作为稳健的长期现金流。
财产传承和长期规划是个非常大的题目。无论从理财角度,还是资产保全角度,大额保单都有价值,而配置大额的保障型保险产品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其实就是一种保障。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虽然知道保险能够实现财富传承,但不清楚其具体操作模式。如果把范围扩大到超高净值人群(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超过5000万元),他们对大额保单的接受度更高,并希望通过大额保单实现财富传承、分散风险、稳健理财、合理避税等目的。并且,虽然绝大多数高净值人士都考虑过要把至少一半的财富留给下一代,但真正做出妥善安排的还不到7%。
一位行业“老司机”说:“中国有句话叫‘心安’,peaceful mind,它的价值被远远低估了。当你早早做好保障以后,再做其他事情,包括风险较大的投资,就有备无患了。”
另外,也有不少高净值人士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是否应该去香港等海外市场购买大额保险产品。对此,我的观点是,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原则应是境内的资产,用境内的金融工具配置;境外的资产,用境外的金融工具配置。中国高净值人群大部分的资产都在国内,因此建议用国内的金融工具,对境内资产做出合理的配置,而不是去海外盲目购买。
*本文来源于《秦朔朋友圈——小钱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