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FT商学院

中国未来会使贸易走入死胡同吗?

哈丁:在中国能便宜地出口所有商品却毫无进口意愿的情况下,欧洲就只剩下一个艰难的选择和一个糟糕的选择了。

我最近去了一趟中国内地,在跟当地经济学家、技术专家和企业老总会面时,我不断提出同一个问题。“贸易是一种交换。你把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我,反过来,我也必须把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你。那么将来有什么东西是中国愿意从世界其他地区购买的?”

他们的回答发人深省。有人说“大豆和铁矿石”,然后意识到这对一个欧洲人并无裨益。有些人提到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手袋很受欢迎,紧接着谈起快速崛起的中国奢侈品牌的出口前景。“高等教育”是另一个共同答案,但是有时候又有如下补充: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比西方名校更难进,学业要求更严苛。

有几个经济学家——他们以前也许思考过这个问题——很快跳到一个不同的话题。他们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应该让中企在欧洲设厂的原因。”

这样的思路暴露出了上述问题的真正答案。那就是:没有什么东西。

没有什么东西是中国情愿进口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中国认为自己不能造得更加物美价廉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中国在不再非得依赖外国人的情况下愿意再多依赖他们一天的。诚然,眼下中国仍是一个消费者,会进口半导体、软件、商用飞机和各种最精密的生产设备。但说中国是消费者,就好比说一名住院医师还是学生一样。中国正在研发所有这些产品,很快就能自己生产,并且出口。

在就中国渴望自给自足这一点达成共识后,接下来的谈话一般会变成:“当你看到美国如何利用出口管制作为武器,遏制我们、打压我们时,你怎么还能指责我们呢?你得理解中国有很深的不安全感。”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指责亦无济于事。但这就引出了如下问题——我问过跟我交谈的人,现在也来问你们:如果中国在贸易中不想向我们买任何东西,那么我们怎么和中国开展贸易呢?

这不是一句威胁的话,而只是摆事实。欧洲、日本、韩国和美国的工人需要工作。我们可不想看到我们的经济发展开倒车。而且即使我们不在意,没有了出口,我们最终就没有了办法就我们进口的东西向中国支付款项。换一种情境,身居北京的政策制定者会如实承认:他们会担心中国已经入手的巨量美元资产出现贬值或违约。

关于世界其他地区可能受到的拖累,从高盛(Goldman Sachs)近期对2035年中国经济规模的最新预测中可见一斑。正常情况下,对任何国家的增长预测上调,对所有其他国家都是有利的:这意味着有更多的需求、更多的消费和更多的机遇。然而在这个例子中,中国多出的增长将来自出口,是从其他国家手里拿走市场份额。高盛认为,德国将首当其冲,未来数年其经济增长率大约将被拖慢0.3个百分点。

那么,作为中国的贸易伙伴,对于它摆明了不打算把它们作为平等伙伴来开展贸易,对于它那种决心只卖不买的重商主义,它们应该做出什么回应呢?

这个问题,唯有中国才有好的解决方案。它可以采取行动克服自身经济中的通缩,去除妨碍国内消费的结构性壁垒,让人民币汇率升值,停止再向产业界提供巨额补贴和贷款。这对中国人民也是好事——为了使国家更有竞争力,他们的生活水平被牺牲了。

但几十年来,外界一直都是这样要求的。不管说得多好听,中央委员会关于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意味着不该对改革抱有奢望。消费被列在优先事项清单上,排在第三位。第一位和第二位分别是制造业和科技。

这就给欧洲留下了一个艰难的解决方案和一个糟糕的解决方案。艰难的解决方案是提升竞争力,找到新的价值来源,就像美国凭借其科技行业做到的那样。这意味着多些改革,少些福利,少些法规:不是因为福利和法规本身是坏东西,而是因为考虑到竞争的缘故,就负担不起这些东西了。

然而,在一个中国能便宜地出口所有商品并且自己毫无进口意愿的世界,即便这样也是不够的。除了依赖国内需求以外再无他法。这就要说到那个糟糕的解决方案:保护主义。如今越来越难看出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欧洲如何能避免采取大规模保护措施,如果它们想要保住本土产业的话。

这条道路如此具有破坏性,如此充满忧患,很难建议这么做。中国承受了美国的关税,但美国是唯一被中国平等视之的国家,任何其他国家若是筑起贸易壁垒,就可能会引起北京方面的激烈回应。到那时,全球贸易体系更加要分崩离析了。

然而在没有好的计策可施的情况下,剩下的就只有下策了。中国正在使贸易变成不可能之事。如果它除了大宗商品和消费品以外不从其他国家购买任何东西,那么它们必须准备也同样这么做。

译者/何黎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读者评论

用户名: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用户名
密码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