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启示录:中国民营企业治理传承的“双重困境”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经济

娃哈哈启示录:中国民营企业治理传承的“双重困境”

陈白:当“创一代”的背影逐渐远去,留给“二代”和企业完成这场“治理与传承”双重变革的时间窗口,已然不多了。
00:00

{"text":[[{"start":9.47,"text":"娃哈哈的“狗血大剧”还在继续上演。"}],[{"start":12.950000000000001,"text":"据媒体报道,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祝丽丹近日已离职,对此娃哈哈官方未回应。祝丽丹是宗馥莉在打造产业链和推出新品牌过程中的关键执行人,一直被认为是宗馥莉的重要“心腹”之一。"}],[{"start":30.29,"text":"而随着之前宗馥莉“进出”娃哈哈、创立娃小宗等一系列动作变化,娃哈哈公司的命运也日渐显得充满变数。"}],[{"start":39.29,"text":"娃哈哈注定会成为一个标本。"}],[{"start":42.31,"text":"在创始人宗庆后去世之后,这家公司所面临的一系列内部纷扰与战略摇摆,其本质绝非仅仅是“创一代”与“二代”的家族之争,更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正在集体遭遇的“双重困境”——企业治理的现代化难题与家族传承的代际交叠问题,在同一个历史时点上集中爆发了。"}],[{"start":61.34,"text":"“强人”符号"}],[{"start":62.99,"text":"尽管娃哈哈在股权结构上存在诸多争议,但外界一直视其为民营企业的代表。"}],[{"start":69.76,"text":"回头来看,中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大多是在市场经济的草莽阶段依靠创始人企业家的“超强个体”能力和近乎铁腕的治理模式崛起的。宗庆后之于娃哈哈,便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强人”符号。他以“大家长”式的勤勉与集权著称,据说曾事无巨细地批阅公司每一笔开销。从这一点来说,娃哈哈也确实具有典型意义。"}],[{"start":96.05000000000001,"text":"而这种高度集权的“创始人经济”模式,在企业初创期和高速增长期确实也具有极高的效率优势。它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实现迅猛扩张。娃哈哈的“联销体”网络,正是这种强大意志下高效执行的产物。"}],[{"start":117.32000000000001,"text":"然而,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级别、市场环境从蓝海遍地的增量竞争,转向血流成河的存量博弈时,这种模式的弊端便暴露无遗。"}],[{"start":127.85000000000001,"text":"在创始人的光环下,现代企业治理所必需的透明职业经理人制度、有效的董事会制衡机制、科学的决策流程,往往难以真正建立。企业的人才结构趋于固化,难以吸引和留住需要充分授权的顶级外部人才。"}],[{"start":144.95000000000002,"text":"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会逐渐钝化。当所有决策都依赖于顶端一人的判断时,组织应对市场新趋势的反应链条会变得异常冗长,试错成本也极高。"}],[{"start":157.97000000000003,"text":"事实上,纵观娃哈哈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其多元化尝试几乎都步履维艰。从高调进军的童装、奶粉,到令人费解的白酒行业,再到一度雄心勃勃的商业地产“娃欧商场”,几乎全线折戟。外界很难评判这些决策本身的优劣,但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在“强人”治下,任何新业务的探索都高度依赖创始人的个人认知和最终拍板。"}],[{"start":184.48000000000002,"text":"这种“一管到底”的模式,在面对瞬息万变、高度细分的消费市场时,其决策链条显得过长,市场反应速度天然慢了半拍,错失了无数时间窗口。娃哈哈近年来在新品打造上屡屡“雷声大、雨点小”,与这种僵化的治理结构不无关系。"}],[{"start":203.16000000000003,"text":"而如今,治理的难题又与传承的痛苦迎头相撞。这也是娃哈哈如今所面临的第二重,也是更复杂的一重困境。"}],[{"start":213.08,"text":"不可能三角"}],[{"start":214.73000000000002,"text":"事实上,这种困境具有惊人的普遍性。放眼全球,家族企业的传承一直都是一道世界级难题。"}],[{"start":223.88000000000002,"text":"根据《哈佛商业评论》及多家研究机构的统计,全球家族企业中,只有约30%能够成功传承到第二代,而能够交到第三代手中的仅有10%-15%,到第四代的更是凤毛麟角,仅存3%-5%。“富不过三代”并非一句俗语,而是残酷的统计现实。"}],[{"start":244.92000000000002,"text":"在中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集中和紧迫。中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正集体迎来“交棒”高峰期。据《2023中国家族传承白皮书》等相关研究显示,未来5到10年,中国将有超过三百万家民营企业面临传承选择。"}],[{"start":264.20000000000005,"text":"另有数据显示,A股上市的家族企业中,创始人的平均年龄已接近60岁。这意味着,如娃哈哈一般的“交班大考”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舞台的主旋律。"}],[{"start":276.81000000000006,"text":"面对这道窄门,不同的企业选择了迥异的路径。有的如美的集团,何享健毅然“放权”,将权杖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率先分离,这被视为“治理现代化”的典范。有的则如碧桂园,杨国强很早就将女儿杨惠妍作为核心接班人,深度介入公司运营,进行长达十余年的“内部学徒”式培养。"}],[{"start":302.2300000000001,"text":"相比之下,宗馥莉的道路更为特殊。她要继承的,不仅仅是庞大的股权和资产,更是一个围绕其父亲建立起来的、高度“人治化”的商业体系。这个体系由忠诚的元老、盘根错节的经销商网络以及数十年形成的“家族式”企业文化构成。"}],[{"start":321.7200000000001,"text":"她要想在这一基础上推动变革,几乎是一个“不可能三角”:她既要维系旧体系的稳定与元老的忠心,又要推动符合新时代逻辑的变革与创新。同时,她还必须在“创始人光环”的巨大阴影下,确立属于自己的绝对权威。"}],[{"start":338.5700000000001,"text":"这三者往往是相互掣肘的。推动创新,就可能触动元老和旧渠道的利益;依赖旧体系,就无法施展新一代的抱负;而急于树立权威,又可能在新旧力量的拉扯中导致决策变形。这也解释了为何宗馥莉的“突围”如此艰难。她所面对的,几乎是一个无法通过“内部改良”来解决的结构性闭环。"}],[{"start":364.0800000000001,"text":"因此,我们看到宗馥莉“出走”创办宏胜集团,乃至后来的“娃小宗”,与其说是“另起炉灶”,不如说是在旧有治理框架内无法获得充分授权与试错空间的“突围”尝试。她试图在娃哈哈的“体外”构建一个更符合自己理念、更接近现代化治理的“试验田”。"}],[{"start":384.5000000000001,"text":"然而,这种“体外循环”的模式,在现实中反而可能加剧了娃哈哈内部新旧力量的拉扯、战略的模糊以及资源的内耗。祝丽丹的离去,或许正是这种内部张力达到某个临界点的外在表现。"}],[{"start":399.2100000000001,"text":"从人治到制度"}],[{"start":401.11000000000007,"text":"今天我们来看娃哈哈,其最大的启示意义已经不在于这家企业本身未来的成败,而在于它此刻所面临的“双重困境”,其实同样也是中国成百上千家第一代民营企业无法回避的“成人礼”。"}],[{"start":414.76000000000005,"text":"要破解此“双重困境”,唯一的答案,可能只有从“人治”走向“制度”。"}],[{"start":420.54,"text":"当创始人尚在巅峰时,其实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甚至可能必须主动“削权”,将依赖个人经验的决策模式,转变为依赖透明流程、数据分析和集体智慧的现代董事会决策机制。对于创始人来说,在企业成熟期就必须要着手建立起能吸引、激励并约束顶级职业经理人的薪酬与授权体系。如果企业本身的“法治”基础不牢,那么任何传承都无异于在沙滩上重建大厦,风险极高。"}],[{"start":450.08000000000004,"text":"成功的家族传承,绝非“传位”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通过家族信托、家族办公室等顶层设计,在法律和制度层面厘清“家族财富”与“企业经营”的边界。明确所有权、治理权(董事会)和经营权(管理层)的归属。这不仅能避免家族内部纷争对企业运营的直接冲击,也能让“二代”在一个更清晰、更规范的框架内选择自己的角色——是成为合格的“股东”,还是成为卓越的“管理者”。"}],[{"start":481.86,"text":"可惜,市场不会给这些企业以喘息之机,让其先从容地解决治理问题,再去优雅地应对传承。这两个问题是并发的,是同时到来的,且互为因果,相互激化。一个缺乏现代化治理根基的企业,无法实现平稳的权力交接;而一个陷入传承内耗的企业,更没有精力去推动深刻的治理变革。"}],[{"start":505.34000000000003,"text":"对于更多的“娃哈哈”们而言,警钟已经敲响。从“强人经济”迈向“制度经济”,是这一代企业必须完成的“惊险一跃”。当“创一代”的背影逐渐远去,留给“二代”和企业完成这场“治理与传承”双重变革的时间窗口,已然不多了。"}],[{"start":523.69,"text":"(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闫曼 man.yan@ftchinese.com)"}]],"url":"https://audio.ftcn.net.cn/album/a_1761790884_6316.mp3"}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调查:英国右翼选民比特朗普的支持者更加反移民

民调清晰展现了移民问题如何助推英国政治的极化。

报复那些银行书呆子的时刻就要到了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表演型”人才,或许终将盖过“苦干型”人才。

放松监管将给私人信贷热潮“火上浇油”

特朗普政府放松的监管规则可能会让借贷市场滋生更多“蟑螂”。

Lex专栏:阿根廷选民同意服下米莱的“苦药”

经历了飙升的通胀、货币危机和改革受挫之后,这个国家注定不可能找到立竿见影的解药。

卡尼必须修复关系并阐明加拿大的优势

海德尔:与美国的贸易至关重要,但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峰会为加拿大总理提供了一个向全球表明世界需要其国家自然资源的机会。

极右翼执政实验告终,荷兰选民或将回归中间路线

绿党-工党联盟与基督教民主党誓言,在周三选举后将排除与海尔特•维尔德斯领导的自由党参与组阁。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