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经济学

美容:投资还是消费?

天则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王军: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汉默许通过调查发现,整容是不划算的。当有研究告诉我们,美容不是投资,而是消费,你还会美容吗?
2012年11月13日

为什么要建立人文经济学?

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一百年前数学进入经济学后,使经济学过于偏向纯自然科学,失去了应该有的人文精神。为了纠正这个偏差,建立“人文经济学”是必要的。
2012年10月31日

FT社评:完美匹配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意义在于,两位获奖者让看上去抽象又毫无意义合作博弈论,在现实环境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2012年10月17日

美国两位学者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国学者阿尔文•罗思和劳埃德•沙普利荣获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如何让不同的人为了互惠互利而走到一起”这个课题上的独立研究。
2012年10月16日

再论小型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的需求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邹至庄:我在1967年发表的文章成功地解释了大型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的总存量需求,本文力图证明:同样的模型可应用到小型电子计算机的总存量需求。
2012年8月30日

让动物启示人类合作

FT专栏作家邰蒂:人们假定,经济生活像动物王国一样,由个体的求生本能和盈利动机驱动,但伦敦金融城资深律师克里斯普认为这是错误的。
2012年8月13日

小型电子计算机需求的经济学分析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邹至庄:微观经济理论可以解释不同时代与不同国家的经济现象;从美国小型计算机需求的案例来看,宏观经济理论也可如此。
2012年8月2日

我是如何与别人合作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邹至庄:从担任中美经济教育和研究委员会美方主席等经验来看,我始终奉行一项原则:选择志趣相投的人合作,如此成功也是必然。
2012年5月18日

经济学家须先“识马”

FT专栏作家约翰•凯:经济学家德文斯说,如果一位经济学家想研究马,他会走进书房,思考“如果我是一匹马,我会做什么?”经济学家的模型常不以实地观察为基础。
2011年12月26日

经济学可以准确预测么?

美国普林斯顿教授邹至庄:当经济理论能够解释经济现象时,经济学家就能以此做出准确预测。正如良医能治愈疑难杂症一样,好的经济学家也能做出更精准的预测。
2011年12月6日

模型的流弊

FT专栏作家约翰•凯:现在许多部门喜欢使用预测模型,但他们输入模型的许多数据都是编造的,预测者可以通过刻意选择得到想要的预测结果。
2011年12月2日

一个世纪的背影——悼张培刚教授

张培刚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以弟子身份撰写悼文,回顾张先生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及其折射出的时代变迁。
2011年11月28日

经济模型中的两种预期理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邹至庄:有两种假说来决定预期收入:部分调整假说以及理性预期假说。从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经验来看,当经济模型不能预期某些经济变量时,理性预期假说可能错误。
2011年11月14日

Lex专栏:诺贝尔奖没“恶搞”

在依靠经济模型预测前景的做法饱受质疑之际,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以建模闻名的两位教授,让很多人意外。但将眼下美欧的经济问题归咎于模型,实在有失公平。
2011年10月11日

有效市场假设与经济预测

FT专栏作家约翰•凯:忽视有效市场假设是错误的;过于认真对待它也是错误的。市场价格反映了大部分信息,但不一定准确或完备。
2011年9月21日

危机与衰退是否会再来?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黄有光:金融危机是否重要,实际社会与经济理论认知存在巨大差异,背后症结何在?对比08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能否走出黔驴技穷困境?
2012年5月31日

勿让决策伤害经济

FT专栏作家布里坦:政策制定者首先要做到,不要让政策对经济造成伤害。例如,西方国家的央行不应进一步上调短期利率;如果有可能的话,它们应悄悄让利率回归近零水平。
2011年8月19日

“嘲讽经济学”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哈福德:“跨国增长回归”颇受某些发展经济学家钟爱,人们用这种研究方法证明了大量统计学关系,不少甚至相互矛盾,直到一位博士生用这种方法得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
2011年8月18日

经济学家有什么用?

FT专栏作家约翰逊:经济学家都该开一家自己的公司,才能体验资本主义的挑战。没胆量这样做,可以去搞哲学,总比他们现在做的事有用。
2011年6月27日

财经记者不“内行”

FT专栏作家蒂姆•哈福德:经济学家们的声誉时好时坏,没必要过于在意。但在新闻界,经济新闻报道者的确面临挑战,应提升记者们经济学基本功。
2011年3月31日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下一步

《市场的逻辑》作者、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你如果可以设计一个市场经济,你就不需要市场经济。我们需要市场经济,恰恰因为我们不能设计。改革是人们不断积累而成的一个过程。
2010年11月16日

市场深化与中国社会转型

在围绕张维迎《市场的逻辑》一书举行的读书研讨会上,中央党校教授周为民说,中国30年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在哪里?在于市场的逻辑。这不是模仿,只是我们回到了常识。
2010年11月16日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界应该对此次危机承担更多的责任。它提供的模型曾让监管机构相信:市场可以自我监管;模型是有效的,而且会自我修正。但事实证明这些结论是错误的。
2010年8月23日

教育中的经济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论语 述而》

现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而在经济领域中,教育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教育已成为现代人首要的投资对象。
在当今社会,居民存款的动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养老防病,另一个是为子女上学做准备。而且后者的动机更强于前者。

在本次教程中,我们将为您讲解教育中蕴含的经济原理。


2024年12月5日
|‹上一页‹‹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